您现在的位置:站点首页 >> 水西文化 >> 水西讲堂 || 文章正文
宗行法师新年开示---自利利他,做一束照破黑暗的微光
文章来源:水西佛教 浏览次数:753 更新时间:2020-01-24

    一年了,又到该做总结的时候了。
    一年来经历的所有事,都示现着无常、无常、还是无常,各种生老病死之人间疾苦,现实又具体。
    对一个出家人来说,佛法的修学无外乎自利和利他。
    自利,就是在生起出离心的前提下,面对无常之痛、轮回之苦,面对生活中的违缘,我们多少能有一些准备,不至于在一生乃至多生中都陷在无尽的痛苦与迷茫之中。
    利他,就是需要生起菩提心,因为此生因缘,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有缘众生,能更早的接触佛法。《入行论 》中说:“所有世间乐,悉从利他生, 一切世间苦,咸由自利成。”让更多的人,因为佛法,敢直面世事无常;因为佛法,敢直面生老病死;更因为佛法,真正体会轮回的苦,而因此不造轮回之业,早日解脱。
    每年都有亲见或耳闻信众或其他有缘人,因为无常此生就此而别。感伤是有的,但感伤之后更增添了想用佛法利益众生的心。虽然个人的力量很渺小,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无论这种慈悲之光能照亮多少众生的无明之心,哪怕只有一个,也会倾注全力,做那个能引领有缘众生从轮回中解脱的一束微光。
    对于自利和利他,佛陀在《增支部.四集.第96经·调伏贪欲经》里提到有四种人:“既不为利益自己而行也不利益他人,为他人利益而行却不利益自己,为利益自己而行却不利益他人,既为利益自己而行又利益他人。”佛陀在经中就此四种人一一作了比较,哪一种是最高尚的人,是毋庸置疑的。佛陀在这篇经文里这样说:“既为自己利益而行,也利益他人的这种人,他在这四种人当中,是第一、最胜、最上、最高与最顶。”
    那么,对于利他或自利,哪一种人更上呢?佛陀说:“对于为自己利益而行却不利益他人的这种人,在这两种人中更超越、更殊胜。”佛陀在这里讲到,自利不利他的人,比利他不自利的人,更超越、更殊胜。
    佛陀为什么会这么样说呢?这是因为佛法里的自利和世间的自利的内涵是不同的。佛法中的自利,是要让自己先获得法益,要先正直自己。在一部经文里,佛陀讲到:一个人要通达了法义教理,才能去教导他人,在具足了戒、定、慧之后,才能去教导他人获得戒、定、慧。这就是佛陀所说的先自利,后利他的含义。而若先利他后自利,就像自己从没学过医却要给别人治病一样,结果只能是误人害人。无论是弘法,还是利生,我们都要自己先学好法,先修好法,才能真正能利益到他人、帮助到他人。因此,从佛法的角度,自利更重要。但在自利之后,不可忘记利他之心。其实,利己利他就是度己度人,也就是只有先度自己,才能度别人的道理。
    对于那种既不利益自己又不利益他人的人,佛陀把这一种人比喻成烧尸柴,就是烧尸体的木柴:两端已燃烧,中间沾满了粪便,既不能在村中作木柴使用,也不能在林中使用。这种人,也就是既不利益自己而行,也不利益他人而行之人。这种人,自然不应是佛弟子要做的人。
   当然,真正要做到自利利他并不容易。而佛在《佛本行集经》中云:“若我不得自利利人,其精进心终不放舍而生懈怠。我今身心誓愿如是。”我们既然是佛的弟子,佛的身心誓愿,当然也应该是我们的身心誓愿,精进不舍,终得自利利他,让自己成为一束照破黑暗的微光。
    感恩各级领导一年来对道场的关心和支持,感恩各位护法居士对寺院的无私付出,点点滴滴都是你们的菩萨愿行。
    让我们共同祈愿,正法久住,法轮常轮,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,诸事吉祥圆满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释宗行
     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己亥年除夕

地址:中国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水西风景区
邮编:242500 电话:0563-5071076 传真:0563-5071076
版权所有 @ 2018-2024  ICP备案编号: